本報訊 (記者朱蓓寧 彭軍君)9月初,滬通長江大橋主航道橋將迎來重大工程節(jié)點——主跨合龍。合龍前夕,記者“探班”位于如皋長江鎮(zhèn)的中鐵山橋重工基地?,F場看到,35米寬、28米長、17米高的藍色鋼桁梁整裝待發(fā),這個重達1744噸的“巨無霸”正是即將交付的滬通長江大橋主航道橋梁主跨合龍段。再過幾天,它將乘坐萬噸駁船,被運往張家港境內的長江南岸橋址,完成歷史使命。
修筑大橋,一般都是從兩端開始施工,最后在中間對接,中間的對接口被稱為“龍口”,在龍口對接的施工稱之“合龍”。滬通大橋南側的29號橋墩與北側的28號墩之間為大橋的主跨,是五次合龍中最為重要的一次。
滬通長江大橋是世界上首座主跨超千米的公鐵兩用斜拉橋,大橋工程用鋼量約48萬噸,相當于12個“鳥巢”,代表著當前中國乃至世界同類型橋梁建設的最高水平。建設過程中,一項項科技創(chuàng)新橫空出世,在中國橋梁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根據設計方案,滬通長江大橋的主橋鋼梁共有164個節(jié)段,南、北兩段分別由中鐵山橋和中鐵九橋中標。今年7月29日,滬通長江大橋南通段已完成全部鋼梁架設任務。
中鐵山橋承建大橋南側段的81.5個節(jié)段,總重65542噸。參與這項“世界之最”,對中鐵山橋重工而言無疑是一次技術上的重大挑戰(zhàn)。企業(yè)組織研發(fā)設計骨干團隊,針對大橋技術難度高、工程復雜的特點,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關。
中鐵山橋滬通橋項目部副總工程師王建國介紹,為保證鋼梁質量、縮短施工工期,他們采用“工廠化生產+現場吊裝”的施工方法,先整體節(jié)段拼裝后運到橋址架設。大橋主航道橋為(142+462+1092+462+142)米的雙塔三索面斜拉橋,合龍精度控制在毫米級,到目前為止,節(jié)段栓孔通合率達到100%。這一次針對主跨合龍,中鐵山橋進行連續(xù)匹配制造,與中鐵九橋制造的合龍段在岸上已經進行了合龍實驗,完美匹配。
此外,在生產制造過程中,中鐵山橋團隊創(chuàng)新探索的“大型箱桁式斜拉橋雙節(jié)間桁架節(jié)段模塊化制造關鍵技術”,攻克了高強鋼焊接、精度控制、復雜桿件制造技術等數十個難題,申請專利15項,大大提升了鋼梁質量,確保鋼梁施工高精度,這一技術今后會運用于更多的橋梁工程建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