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資訊 > 正文
“鳥巢”在黃河上挪動了一千多米 ,濟南鳳凰大橋主橋合龍
2020-10-16 來源:齊魯晚報 

  記者 劉飛躍 10月15日,記者從中交二航局獲悉,正在施工的世界最大跨度三塔自錨式懸索橋——濟南鳳凰路黃河大橋(“鳳凰大橋”)主橋鋼箱梁于當天上午頂推順利合龍。4.7萬余噸鋼箱梁從南北兩岸朝黃河中間挪動600米后“牽手”,比鳥巢還重五千多噸。按照計劃,齊魯大橋將于明年底前竣工,屆時過黃河僅不到4分鐘。

  104臺千斤頂支撐4萬多噸鋼箱梁,實現毫米級的高精度合龍

  15日上午省城東北部天氣有些灰蒙蒙的,但掩蓋不住鳳凰大橋的雄姿。施工人員正在進行橋面的打釘和混凝土的澆筑等工作,合龍后的大橋橫跨黃河兩岸,一座嶄新的跨黃通道雛形已現。

  與齊魯大橋類似,鳳凰大橋采用的是梁段拼裝的方式進行,所謂的梁段就是鋼箱梁的一段。不同于濟南黃河大橋等老式大橋,鳳凰大橋全部采用的是鋼結構。鋼結構總體重量輕,而且跨度要大,特別是像黃河這么寬的大河,更適合鋼結構大橋。

  不過,與齊魯黃河大橋由南岸往北岸頂推不同,鳳凰大橋采用的南北兩岸朝中間頂推的方式進行。每次頂推施工需準備6天,兩側一次能向前推進36米。2019年11月初,鋼箱梁開始頂推,到10月15日,各自朝中間頂推了600米。

  施工單位中交二航局項目負責人韓景磊在現場介紹,為了解決黃河不通航、大型設備進不來的問題,超長、超寬、超重、曲線鋼箱梁頂推是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優(yōu)化頂推工藝,自動化、無人化操作,最后達到安全合龍。

  “頂推合龍時最多104臺千斤頂同時工作,相當于104條‘腿’支撐著4萬多噸的‘軀干’協(xié)同移動,難度可想而知。一個頂推循環(huán)周期由600秒減少到300秒左右,大大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和同步性,提升了施工效率。”韓景磊說。

  濟南的秋天,晝夜溫差大約達到20℃之多,主橋鋼箱梁在晝夜溫差影響下熱脹冷縮的變化高達二十幾厘米。“我們在合龍口位置鎖定鋼箱梁,借助臨時墩頂設置的縱向滑移裝置,克服了溫度應力影響下的大跨徑鋼箱梁伸縮這一難題,最終實現了毫米級的高精度合龍。”韓景磊介紹。

  主橋鋼箱梁比鳥巢還重五千噸

  鳳凰大橋采用的是三塔(鋼塔)自錨式懸索橋,跨徑組合分比為70米、168米、428×2米、168米、70米,南北側水中引橋跨徑組合分別為3×70米和4×80米。全橋共三座A型主塔,兩座邊塔和一座中塔。

  鳳凰路黃河大橋創(chuàng)造了多項世界之最,大橋主橋全長1332米,主跨2×428米,整幅全寬61.7米,為黃河上最寬的大橋,其橋梁跨徑及梁寬均居同類型橋梁世界之最。此外,北岸的跨大堤橋的主跨245米,是連續(xù)組合鋼箱梁里面跨徑是最大的。

  來自施工單位中交二航局項目負責人韓景磊說:“我們主橋鋼箱梁共計4.7萬噸,最大節(jié)段重量約400噸,由于黃河不通航,無大型水上起重設備,鋼箱梁重量大、幅面寬,現場施工難度大、風險高。”

  據悉,鳳凰大橋鋼結構總重量約11.4萬噸,“鳥巢”外部鋼結構的鋼材用量為4.2萬噸,鳳凰大橋的鋼材重量為鳥巢的2.7倍,為航母遼寧號排水量(6萬噸)近2倍。也就是說,4.7萬噸鋼箱梁比鳥巢還重5000噸。

  針對這一難題,中交二航局項目部采用螞蟻搬家的方式,主橋鋼箱梁施工以化零為整的原則,創(chuàng)造“三地”建造模式,即鋼結構制造基地制作單元件、濟南拼裝場地總拼、橋位處提梁焊接的施工方式,最大限度利用工廠標準化、機械化、自動化加工的優(yōu)勢資源,提高現場總拼工效。

  通過大橋用時不到4分鐘,二環(huán)南高架可一路至崔寨

  鳳凰大橋南起鳳凰路與荷花路交叉口,依次跨越邯濟至膠濟鐵路聯(lián)絡線、南水北調工程濟東明渠后繼續(xù)往北,在小河套村向西北方向延伸,跨越黃河后與國道220平交。項目全長6683米,其中跨黃河主橋和引橋長3788米。

  鳳凰大橋的外觀設計取杜甫《望岳》一詩中“鐘靈毓秀”之意,寰宇茫茫,齊魯泱泱。鐘靈毓秀,源遠流長。自錨式懸索橋具有兼收并蓄、剛柔相濟的渾厚風格,索塔體現其陽剛的一面,而流暢的主纜線形則將其柔美展現的淋漓盡致。

  大橋橋塔剛勁挺拔,自下而上的動勢,象征齊魯文化厚積薄發(fā);纜索柔韌流暢,橫碧空、舞蒼穹,輕盈飄逸。黃河飄玉帶,碧岱寫華章,在蒼茫的黃河中,大橋三塔連跨,氣度恢宏,豪邁與精致渾然一體,表達了濟南人民與時俱進、大氣開放的精神。

  濟南鳳凰路黃河大橋是濟南第12座跨黃河大橋,是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qū)區(qū)域交通“三橋一隧”之一的重大工程。今年2月15日,鳳凰大橋正式復工。按照雙向八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建設,兼顧城市主干道功能,設計時速每小時60公里,通過大橋用時不到4分鐘。

  大橋采用了“公軌同層,軌道居中”的設計方案,集約利用過河通道資源,降低工程規(guī)模,節(jié)省工程投資,并兼顧景觀效果及行車安全。除了機動車道,大橋在最外側還有非機動車道(3米)和人行道(1.75米),保證慢行和非機動車路權。建成通車后,“同層布置、公軌合建”的大橋也使黃河南北兩岸市民可以選擇駕車、坐公交車、乘坐軌交過河,還能選擇以步行、騎單車的方式通過黃河。

  按照計劃,鳳凰大橋將于明年年底前通車。作為東部城區(qū)貫通南北的主干道,鳳凰路下穿膠濟鐵路和南部的車腳山隧道已于去年順利竣工通車,屆時市民從二環(huán)南高架駕車可以一路奔馳至黃河北岸的崔寨片區(qū)。

  相關鏈接:濟南擬建6條跨河橋隧,“十四五”跨河橋隧數量翻番

  目前,濟南市市市區(qū)周邊已建成的過黃河通道共有10條,全部為橋梁形式,其中鐵路橋3處,公路橋7處。正在建設的鳳凰大橋和齊魯大橋作為濟南跨黃“五橋一隧”的先行建設項目,是濟南攜河北跨戰(zhàn)略和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qū)建設的基礎性工程。

  據悉,濟南在建和近期擬建過黃河通道有9條。除了鳳凰大橋、齊魯大橋以及穿黃隧道外,還有擬建的6條跨河橋隧,分別為大西環(huán)、鄭濟高鐵、濟濱高鐵三條高速和高鐵跨河通道,黃崗路隧道、航天大道隧道以及濟南黃河大橋復線。

  記者了解到,“十四五”期內,市區(qū)過黃河橋隧通道數量將實現翻番目標。其中,主城區(qū)(齊河黃河大橋—濟陽黃河大橋)范圍內,總通道數達到18個,平均間距3公里,黃河將成為濟南真正的內河。

  河通道形成后,無論是踐行“黃河戰(zhàn)略”,還是交通功能都起到巨大作用,助力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qū)發(fā)展,同時這些橋隧有很多亮點和新的記錄,將成為濟南新的打卡點,進一步提升濟南在世界上的知名度。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