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資訊 > 正文
中企在非洲承建的最大斷面公路隧道西迪艾士隧道雙線貫通
2020-12-07 來源:鐵建國際 

  近日,中國鐵建阿爾及利亞貝佳亞高速公路連接線項目重難點控制性工程西迪艾士隧道右洞貫通,標志中國企業(yè)在非洲承建的最大斷面公路隧道突破泥灰?guī)r地質這一世界級難題,實現隧道雙線貫通。該項目北起阿爾及利亞貝佳亞港,南與東西高速公路相連,途經5座城市,全長100公里,項目合同金額13.02億美元,是阿爾及利亞自東西高速公路之后又一條由中國鐵建參與施工的高速公路。項目建成后,貝佳亞港至東西高速公路行車時間,將由原來的4小時縮短至1小時。控制性工程西迪艾士隧道的雙線貫通,將充分發(fā)揮貝佳亞港運能,促進沿線經濟社會發(fā)展,帶動投資,激活當地旅游市場,帶動疫情期間當地經濟復蘇。

  “隧道進口位于松散的滑塌體上,洞頂覆蓋層薄,最薄處僅為8米,且有居民房屋坐落于洞口上部。”項目經理肖學旺表示,此前,西迪艾士隧道已于今年6月實現左洞貫通,但右洞隧道更加靠近山體坡腳,埋深相對更淺,塌方、下沉以及偏移的風險更大。項目左洞隧道長 1691米,右洞隧道長1628米,在開挖規(guī)模和斷面面積上,達到了國際隧道協會超大斷面標準,且整條隧道以全、強風化的泥灰?guī)r地質為主,巖石較軟弱、破碎。加之地下水的作用,隧道開挖過程中極易發(fā)生拱頂沉降、橫向收斂、縱向變形等情形。

  項目部多次組織地形踏勘和地質勘察工作,與中阿方技術專家10多次會議,在阿爾及利亞首次應用CRD工法結合長管棚預加固的施工方法,通過加長進洞護拱、洞內大管棚、掌子面玻璃纖維錨桿、超前地質預測等相結合的施工工法,將施工風險降至最低。為解決因寬度加大而高度變化不大,斷面變得愈發(fā)扁平,底腳處應力集中過大等問題,建設者在CRD工法的基礎上,采取超前管棚、超前玻璃纖維錨桿,以及邊墻小導管注漿等措施,發(fā)揮了“殼效果”,改良了周邊圍巖強度,保障了順利施工,成功攻克這一世界級難題。

  期間,面對疫情防控、原材料進口、突泥涌水等重重困難,鐵建國際、中鐵十二局協同出擊,采取多級排水、做好物資二次調配使用,充分發(fā)揮屬地人員優(yōu)勢,迅速組織招聘屬地員工,為當地民眾提供了500余個就業(yè)機會,嚴格落實“網格化”防疫措施,科學安排中、阿員工分批進場,各網格負責人蹲點監(jiān)督落實防疫要求,中阿兩國建設者攜手突破重大節(jié)點,為后續(xù)工程施工奠定了堅實基礎。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