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院士)
1954年,陳新參加了武漢長江大橋水中基礎施工設計,原設計為氣壓沉箱基礎。施工中發(fā)現,建橋地區(qū)因水位持續(xù)時間長,采用氣壓沉箱法已難保證工期,沉箱下沉深達30米至40米,需要加3至4個大氣壓,這不僅危害在沉箱中作業(yè)工人的健康,而且需要購置大量特殊設備,加大工程投資。況且在同一橋墩基礎范圍內巖面高差達5米左右,箱底與巖盤難以密貼。參與大橋建設的蘇聯(lián)專家西林提出用管柱結構代替氣壓沉箱修筑基礎,于是陳新按其思路和設計組的同事著手正橋鋼板樁圍堰管柱鉆孔基礎的設計,勤學苦鉆,最后和同事一道完成了這一設計,成功地實施了蘇聯(lián)專家提出的管柱鉆孔法。這一方法為我國首次所用。
1959年開始參與南京長江大橋深水基礎的施工設計,陳新面臨一次新的挑戰(zhàn)。他先后完成了鋼板樁圍堰大型管柱基礎施工組織設計、施工結構設計、預應力梁廠龍門吊的設計、預應力梁管柱設計,以及公路梁安裝設計、施工設施的設計。1978年,南京長江大橋建設新技術獲全國科技成果獎;1995年,南京長江大橋獲全國橋梁唯一的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1972年在九江長江大橋正橋的基礎設計中,陳新提出并完成了雙壁鋼圍堰大直徑鉆孔基礎設計,創(chuàng)造了深水基礎更安全、更簡便、更快速的新施工方案。雖然此前鉆孔基礎被武漢長江大橋成功采用,但受水位控制施工周期長,在長江上建一個基礎一般需經過兩個枯水期,有的甚至更長。經過武漢、枝城、南京等幾座大橋水中基礎的設計、施工,陳新已在水中基礎設計方面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認為橋梁基礎設計應該有所創(chuàng)新。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他開始潛心研究一種新的方法,經過反復的構思、設計,一個較完整的雙壁鋼圍堰的雛形終于出來了。直到這時,他的所有這些設計工作都僅僅是個人行為。當時九江長江大橋的水上基礎的施工方案都定下來了,他壯著膽子,將自己的設計方案、圖樣送給負責基礎技術的副總工程師吳皋聲和當時負責基礎的粟杰看,得到了他們的肯定和支持,并立即召開技術會議,對他的方案進行討論,大家提了一些好的改進意見。陳新將這些好建議融合到設計方案中,不久雙壁鋼圍堰大直徑鉆孔基礎法在九江長江大橋7號墩開始使用,并獲得成功,創(chuàng)造了深水作業(yè)橋墩基礎施工的奇跡。由于雙壁鋼圍堰大直徑鉆孔基礎在設計方面具有構造簡單、設計快、制造方便和施工時工序簡便、安全可靠的特點,因而很快在全國推廣。1981年,九江長江大橋雙壁鋼圍堰大直徑鉆孔基礎獲國家優(yōu)秀工程設計金質獎;1996年,九江大橋獲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1998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999年,獲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陳新用他的創(chuàng)新精神為我國深水基礎工程設計和施工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
1983年,陳新任勘測設計院總工程師,主持杭州錢塘江二橋的設計工作。在確定了合適的橋址后,一個棘手的問題也擺在了橋梁設計者面前,那就是錢塘江涌潮將會給大橋水中基礎的施工帶來很大困難。涌潮對江中結構物具有很大的破壞力,尤其是在施工過程中如果處理不當,便會造成工程的失敗。錢塘江一橋在施工中涌潮曾兩次將沉井沖潰,足見涌潮的威力,而四堡橋位在老橋下游13公里處,更是處在涌潮區(qū)域內。陳新組織有關人員并委托其他單位對涌潮在橋位出現的規(guī)律及結構物的作用力的大小和計算圖形進行研究,分別做了涌潮分析報告、涌潮對結構物壓力值試驗、潮汐河流水試驗及實驗地測定和模型試驗等。這些措施和方案,為錢塘江二橋施工安全提供了保證。
在研究錢塘江二橋的建設方法時,陳新認為,鐵路橋梁在100米左右的跨度應大力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因為預應力混凝土橋列車運行性能好、養(yǎng)護方便、造價低。他設計的幾個方案,都含有新技術。最后經有關專家審定,從實用、經濟、美觀的要求出發(fā),全橋為80米等跨變截面箱梁結構。
為了使錢塘江二橋應用更多的新技術、新工藝,陳新組織設計人員先后做了箱梁扭轉模型試驗、寬翼緣箱梁剪滯模型試驗、預應力混凝土收縮徐變系數的測定等試驗。這些試驗結果,為錢塘江二橋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提供了保證。錢塘江二橋不僅解決了涌潮施工的影響,而且在橋式和結構上都有創(chuàng)新,主要體現在:一是以前在大江河上建鐵路橋往往采用鋼梁結構,而錢塘江二橋采用混凝土結構,具有開拓性;二是錢塘江二橋正橋,采用的是連續(xù)混凝土結構,為國內首創(chuàng);三是連續(xù)梁采用單箱室斷面大噸位預應力體系及橡膠支座等一系列新技術、新工藝,推動了預應力混凝土橋梁的發(fā)展。
錢塘江二橋的建成,也實現了陳新的夙愿,那就是每建一座橋都要有所創(chuàng)新。1991年12月20日錢塘江二橋通車時,國務院專程發(fā)來賀電,稱“錢塘江二橋是具有國際水平的橋梁”。錢塘江二橋1993年獲國家優(yōu)秀設計金質獎,1999年獲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錢塘江二橋為鐵路大型橋梁采用連續(xù)體系預應力混凝土結構開了先河。
陳新是一位不求虛名、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1995年,他開始從事監(jiān)理工作。在一般人看來,一名設計大師、工程院院士從事監(jiān)理工作,似乎大材小用了。而陳新則認為,我國的工程監(jiān)理起步較晚,尤其是大型橋梁工程需要規(guī)范的工程監(jiān)理,只有一流的工程監(jiān)理才能保證一流的工程質量。十余年來,他帶領一批懂設計、精通施工的監(jiān)理人員,相繼完成了江陰長江大橋、南京長江二橋、潤揚長江大橋和南京長江三橋等橋梁的工程監(jiān)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