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
路橋資訊
|
政策法規(guī)
|
橋梁檔案
|
技術學術
|
圖片故事
|
行業(yè)交流
|
首頁
>
路橋精英
> 正文
橋梁專家孟凡超
2012-09-21 來源:中國市政工程網
1982年,孟凡超作為“文革”后首屆大學畢業(yè)生,來到了交通部公路規(guī)劃設計院。那一輩人的性格,就注定了他要把自己所學的橋梁專業(yè)知識融入到交通大發(fā)展的浪潮。其時,國內跨度最大的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梁橋——湖北沙洋漢江公路大橋正在建設。孟凡超在院老同志的指導下,作為工長負責被稱為“亞洲第一沉井”的18號主墩沉井基礎施工,領著幾十個工人,自制水下炸藥包,親試雷管裝配,實施穿巖水下爆破,使自己融入到工地實踐中。至今,孟凡超仍十分感懷那一年多的實踐:“正是這個機遇,以工地經驗積累的基礎而成為橋梁設計職業(yè)追求的重要鋪墊。工程設計人員一定要把所學和實踐相結合,單有一腔理論遠遠不夠。”
交通的大發(fā)展,要求橋梁以大型化、多樣化和個性化,適應不同地域和經濟條件的需求。惟有創(chuàng)新,才能顯現(xiàn)出橋梁建設的時代風貌。這種形勢,時時促使孟凡超以新的思路去創(chuàng)新橋梁的設計。談到大型、特大型橋梁的設計、管理,他說,一項項技術創(chuàng)新,將與座座長橋永遠銘刻在心中。
湖北黃石長江公路大橋是交通部門在長江中下游建設的第一座特大型橋梁,孟凡超是橋梁下部基礎設計的負責人,而下部基礎設計恰恰是當時國內橋梁建設中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橋梁的設計、建設實現(xiàn)了多項創(chuàng)新:首次采用3米直徑鉆孔灌注樁基礎;第一次采用高低刃腳沉井;建造了當時國內抽水深度(達30多米)最大的鋼圍堰。孟凡超說:“這些技術在上世紀90年代,還是‘吃螃蟹’的事,但是卻為日后深水基礎設計開辟了一條新路子。”在廈門海滄大橋上采用的三跨連續(xù)全飄浮懸索橋,是亞洲第一次,國際上也只有兩例。圍繞這項創(chuàng)新而派生了亞洲首次采用的框架式錨碇結構、國內首次采用的明挖淺埋倒坡箱形擴大的錨碇基礎型式以及武漢軍山長江公路大橋簸箕形異型鋼圍堰的應用等,都為中國橋梁設計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工程設計人員,要有堅定的信念,尤其是發(fā)展初期階段不可遇到困難而松懈;要熱愛所從事的事業(yè);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隨時掌握國內外新技術動態(tài)。”20多年來,孟凡超就是循著這樣的人生信條一路走來。“這是根本,一個人內在靈魂的根本。”
上一篇:
廣漢金達隧道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平:決戰(zhàn)王者之路
下一篇:
緣起橋頭——訪中交一公院黨委書記劉士林
延伸閱讀:
·
中國現(xiàn)代橋梁工程技術奠基人
·
中國橋梁設計領域的“鋼霸”
·
回顧“叱咤江海”生涯
·
世上本無枯燥之學科
·
扎根橋梁界的“土專家”
·
記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孟凡超
·
巾幗不讓須眉志
·
百年建橋 底盤要穩(wěn)
·
精心設計,精心施工,精心管理——周世忠先生訪談實錄
·
為使命與夢想繼續(xù)前行——記湖北省交通規(guī)劃設計院高級工程師張銘
頻道總排行
記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孟凡超
橋梁和結構工程國內外發(fā)展現(xiàn)狀
喜歡挑戰(zhàn)極限的橋梁工程師
中鐵大橋局董事長劉自明:跨越天塹 超越自我
一代結構大師林同棪
半生付橋癡心不改 踏實做事發(fā)展有道
中國橋梁領域的愛迪生
用汗水鑄就湘西彩虹
千難萬險砥壯志 百年路橋寫春秋——專訪四川路橋集團董事長孫云
父親滕代遠與武漢長江大橋
技術學術
·
大跨徑懸索橋幾何非線性分析簡述
·
大跨懸索橋及加勁梁斷面的發(fā)展概況
·
橋懸索橋無抗風纜貓道設計及其施工關鍵技術
·
斜拉橋風致抖振時域分析
·
混凝土斜拉橋中跨合龍技術分析
·
大跨度斜拉橋動力特性實測
·
斜拉橋穩(wěn)定性整體分析
·
斜拉橋非線性影響因素分析
·
大跨度斜拉橋的施工監(jiān)控
·
矮塔斜拉橋地震性能分析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