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guī)颍⊿tressed ribbon bridge)或稱為直承式懸索橋,通行荷載直接行駛在索(懸?guī)В┥?;類似直承式拱橋,通行荷載直接行駛在拱圈上,見圖1。據(jù)記錄[1]早在1808年美國就修建了一座跨徑58m全長280m的道路懸?guī)颍琈ohawk橋,使用了65年,到1873年才倒塌。
1.懸?guī)蚬δ?br />
近代的的懸?guī)虼蠖嗍侨诵袠?,很少有道路橋。最具有代表性的道路橋是烏拉圭修建?br />
la Barra橋是一座預應力混凝土懸?guī)?,跨?0+90+30m,上下行分離,由Leonel Viera (1913-1975)設計,見圖6。由于對凹形豎曲線的心理不適應性、通航河流上通航凈高的限制,懸?guī)虻缆窐蚝苌傩藿ǎ杏涗浀牟贿^四五座,見表1(略)。表1中把湖南淘金橋(見圖1左3)列為懸?guī)?,其實該橋應該是上承式懸索橋,汽車荷載通行在索上建筑上;類似于上承式拱橋,汽車荷載通行在拱上建筑上。
2.懸?guī)蚪Y構
近代懸?guī)虼蠖嘤茫?)預應力混凝土作為懸?guī)С兄亟Y構,也有用(2)預應力鋼索承重并在索上鋪筑混凝土預制塊、石板或木板,見圖9。在觀賞休閑區(qū)域,也有用(3)疊合木材(膠合材)修建人行懸?guī)?,見圖4和圖5。
3.懸?guī)蛱卣鞒叨?br />
(1)懸?guī)虻拈L度和跨徑比較離散,與材料結構的使用之間沒有明顯的規(guī)律,小到十余米,大到二、三百米都有,可見其適應性較強,見圖12和圖13。
(2)預應力混凝土懸?guī)虻拇苟却蠹s在1/35~1/55之間;全鋼懸?guī)蛞笮?,?/25的實例,見圖10;
(3)預應力混凝土懸?guī)虻膽規(guī)Ы^大部分是等厚的,厚度在20cm~30cm之間;變厚懸?guī)蜃畲蠛穸扔?7cm的實例,見圖11;
4.工程實例
日本Ibaraki的 Birdie橋(1990年),用摻入短viynalon纖維的CFCC(Carbon Fiber Composite Cable)作為永久性底模。芳綸預應力棒Arapree (ARAmid PREstressingElement)張拉、錨固、設計荷載下,索張力為極限強度的80%、70%、60%。
5.廣義懸?guī)?br />
早在20世紀50~60年代有過T構+預應力砼懸?guī)У?08m跨徑串聯(lián)式混合型橋梁設計(圖2)[3],終因斜拉橋的異軍突起而胎死腹中。
2008年建成的圣地亞哥Hodges人行懸?guī)颍?×100.56m,中垂度1.41m,用兩根索支承預制橋面板,見圖3a)。由此廣義上上來說,剛拱柔梁的上、中、下承系桿拱,也可以采用懸索作為行(走)車系,借以平衡拱的水平推力,例如:捷克Olomouc橋行走系下有兩根懸索 [2]、美波特蘭市麥克勞林橋行走系兩側吊桿下各有一根懸索 [2]。2011年01月19日廣東省惠來縣葵潭鎮(zhèn)有一座小橋在2010年汛期被大水沖走了幾個橋墩,僅靠橋面內部鋼筋牽引而沒完全倒塌,導致中間20多米長的橋面下陷倒垂,形成普通鋼筋混凝土懸?guī)?,見圖3d)。
圖4 (3#)Erlebnisbrücke(疊合木)(2006年德國)(長225m寬2.5~3.8m)
圖5(4#)Essing Bridge(木)(1986年德國)(厚65cm長190m跨徑73m寬3.2m)
圖6 Glacis Bridge(鋼)(1999年德國) 圖7 Mori-no-wakuwaku Hashi(體外鋼索混凝土)
(日本)(跨徑42+76+46m寬19.65m垂度3m) (長165.5m跨徑128.5m)
圖8(25#)Puente de la Barra de Maldonado(預應力混凝土)
(烏拉圭)(跨徑30+90+30m)(道路橋)
圖9(29#)Rogue River Pedestrian Bridge(索+預應力混凝土)
(2000年美國)(跨徑73.15+84.73+42.67m寬4.27m垂度1.54m)
圖10懸?guī)虼苟葓D
圖11懸?guī)蚝穸葓D

圖12懸?guī)蚩鐝綀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