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橋梁概況
某公路跨線橋分為三聯(lián),其中第一聯(lián)采用4×30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箱梁;第二聯(lián)采用8×35m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箱梁;第三聯(lián)采用2×40+25米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箱梁,現(xiàn)澆箱梁采用單箱雙室截面,箱梁頂板寬16.75m,箱梁梁高分別為1.7m、2.0m,懸臂板長2.375m;下部結構為柱式墩,肋式臺,樁基礎。
二、 橋梁施工及現(xiàn)狀 橋梁下部采用鉆孔灌注樁,沖擊成孔。橋梁下部樁基及墩柱已施工,上部現(xiàn)澆箱梁采用滿堂支架現(xiàn)澆。二期恒載尚未施工時,第三聯(lián)左幅下部樁基產(chǎn)生不均勻沉降,其中13號、14號墩沉降比較嚴重,最大沉降量10.0cm,橋臺最大沉降量1.0cm,過渡墩最大沉降量0.2cm,具體沉降量見圖1。
上部現(xiàn)澆箱梁未發(fā)現(xiàn)裂縫。
圖1某跨線橋墩臺沉降示意圖
三、 處理方案 鑒于目前的現(xiàn)狀以及橋址處地質的復雜性,為確保結構安全,對箱梁進行頂升,恢復原設計標高,改善箱梁的受力狀況,頂升前在現(xiàn)有樁基旁增設四根F120的樁進行加固并形成頂升平臺,然后再進行梁體頂升。
圖2承臺施工中
四、 施工工藝及要點 4.1 前期準備工作 1、根據(jù)樁位平面圖及主要軸線,用水準儀定向,鋼尺量距,確定測點位置及水準儀安放位置,最后安放好精密水準儀和設置精密水準尺。
2、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制定頂升方案,搭設頂升所需支架,箱梁主要控制截面粘貼應變計。
3、新增樁基施工前,在距離13、14號墩兩側設置臨時支架支撐,臨時支撐下設置C25混凝土條形基礎,防止基礎加樁時導致橋梁的下沉,基礎施工過程中用水準儀全程觀測臨時支撐的位移情況。
4.2 樁基施工 待橋墩兩側臨時支撐施工完畢后,再進行樁基施工。
圖3應力主要控制位置示意
1、在13、14號橋墩兩側各增設兩根F120cm鉆孔灌注樁,每個橋墩增設4根,新增樁基均按照樁基嵌巖樁設計,樁基須嵌入弱風化層不小于1.5米,樁底巖石天然濕重單軸極限抗壓強度不小于14MPa,樁底巖石若實際地質情況與本設計采用的資料不符,應變更樁基設計。
2、鑿毛橋墩、系梁部分的混凝土,并在橋墩系梁上種植鋼筋,并將頂升平臺鋼筋與橋墩、系梁鋼筋焊接,最后澆筑混凝土形成頂升平臺。
4.3 梁體頂升 采用10mm厚的A3鋼板制作的直徑為100cm鋼護筒作為支頂支架。鋼護筒直接支承在新澆平臺上,護筒與預埋螺栓焊接,必要時可加焊短鋼筋,護筒節(jié)與節(jié)之間焊縫應飽滿;護筒垂直控制在0.5%以內(nèi);護筒內(nèi)澆注C25混凝土;護筒頂部和千斤頂頂部放置厚鋼板,每個鋼護筒上方放置1臺噸位400噸千斤頂,要求千斤頂必須安放平穩(wěn)豎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