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東補西”不是高速公路暴利式收費理由
2015-07-30
凱風
據(jù)《新快報》報道,日前交通運輸部公布《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修訂稿,擬對收費期限作出調整:特許經(jīng)營高速公路經(jīng)營期限一般不超過30年,特殊情況可突破30年。這一修訂稿旋即引起社會熱議,絕大多數(shù)車主均認為,高速公路作為公共設施,不應當由商業(yè)機構無限期經(jīng)營謀利,而高速公路公司則紛紛“祭出”虧損大旗。
相關修訂稿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試圖突破高速公路經(jīng)營期限,最大支撐依據(jù)在于收費公路一直處于虧損狀態(tài)。但收費公路究竟是虧損還是盈利,坊間一直眾說紛紜,即便交通部門公布收費公路收支數(shù)據(jù),也未能打消公眾質疑。原因在于收支數(shù)據(jù)過于粗疏,且?guī)缀跛惺》葸\營管理支出都超過養(yǎng)護支出,不得不令人懷疑收費公路虧損真正癥結所在。
更關鍵的是,收費公路一直“哭窮”,但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卻捷報頻傳。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一季度18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整體盈利33.52億元,平均毛利率為58.19%,其暴利程度遠超銀行地產(chǎn)。以社會詬病已久的廣深高速為例,開通18年,當初投資不過百余億元,如今收費已將近500億元,利潤保守估計也有上百億元之巨。
在有關部門看來,這種情況并不顯得多么匪夷所思,因為一省之內,有高速公路賺得盆滿缽滿,也有高速公路車流稀少收不抵支,高速公路即便在短短十來年內就已收回投資成本,也有繼續(xù)收費的必要,以暴利補貼虧損,這就是“收東補西”。
且不說所謂的“收東補西”在賬本上仍然混沌不明,這種說法本身就存在邏輯問題。其一,經(jīng)營性高速公路應以合理回報原則確定收費期限,這就排除高速公路作為謀利工具的可能性,更不存在“收東補西”的政策考量。一條高速若成了“印鈔機”,核定收費標準和收費期限的管理部門本身就難辭其咎,更遑論到期之后還要想方設法長期收費。其二,所謂“收東補西”違背“使用者付費”原則,且不說車主在過路費之后已經(jīng)繳納燃油稅,讓廣深高速車主來補貼其他虧損高速,顯然是將政府公共責任轉嫁給部分車主,合理性何在
其三,為鼓勵企業(yè)投資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公司往往都享有稅收政策優(yōu)惠,這在公路建設初期或有其合理性,在高速公路儼然成為“印鈔機”的今天,稅收優(yōu)惠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收費公路公司只會聲言其投入成本,卻從來不提及優(yōu)惠政策,難道納稅人不僅要付出稅收成本,還得忍受長期收費
雖然全國收費公路整體呈現(xiàn)虧損態(tài)勢,但廣東省內高速公路卻出現(xiàn)盈利,根據(jù)通報,2014年度廣東省收費公路總計盈利3.9億元。既然省內高速公路并不存在虧損狀況,以廣深高速為代表的暴利式高速公路就更沒有延長收費期限的必要。
非但如此,早已賺得盆滿缽滿的廣深高速更有必要提前結束收費或者降低費用,以林慧為代表的廣東省人大代表們曾為此奔波十年之久,但廣深高速“費堅強”卻一直難破,如今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修訂稿發(fā)布,公眾不免擔憂廣深高速非但不會提前停止收費,反而會以所謂“收東補西”“統(tǒng)借統(tǒng)還”的名義在到期后繼續(xù)收費下去,但愿這只是擔憂。
(原標題:“收東補西”不是高速公路暴利式收費理由)
本文來源:金羊網(wǎng)-新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