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進百萬輛機動車時代專家:交通出行進新時代
2015-09-10
按照國際通行說法,100萬輛以上汽車保有量是一個城市進入汽車社會的標志。如今,長春已經正式邁入百萬輛機動車時代。即將到來的汽車社會,對長春意味著什么?對長春交通和社會發(fā)展又將帶來哪些影響?帶著這些問題,新文化記者采訪了吉林大學交通學院羅清玉副教授。
新文化:羅老師,如今長春成為了全國第36個車輛超百萬的城市,您認為,百萬輛機動車時代的到來,對我們會有哪些影響或者意義?
羅:機動車數量及機動化水平是一個城市經濟發(fā)展和文明程度的指標之一。長春成為車輛超百萬的城市是經濟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也標志著城市居民交通出行進入了一個新的機動化時代。由于小轎車的人均占用面積、人均資源耗費都較公交出行方式更大,且道路面積的規(guī)模增加遠遠不及汽車數量的增速,因此過多的小汽車出行必然給城市交通出行和能源消耗帶來更多的壓力,對城市環(huán)境的負作用也會逐漸凸顯,有限土地面積上的停車難也開始困擾城市居民。
新文化:百萬輛時代的到來,必然會使停車難問題更加突出,作為這方面的專家,您對此有哪些建議和看法?
羅:從政府角度,一方面要應該加強公共停車區(qū)域的及早規(guī)劃,包括考慮中心城區(qū)的立體化車庫建設問題,同時提高新建建筑停車場配備標準,提高停車信息化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要利用交通需求管理方法,以停車容量、停車費等杠桿來調控交通高峰平峰出行,并引導大眾通過公共交通方式進出CBD區(qū)域。
新文化:私家車逐年增多,選擇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可能是未來的一種趨勢,在這方面,您有哪些看法?
羅:公共交通應該成為城市居民出行的主流方式。長春現有公交線路及車輛數量水平尚可,有一定的公交專用道,輕軌已經承擔大量運量,正在建設的地鐵也將起到重要的分流作用。但整體公交服務水平仍不能完全滿足居民出行要求,只有進一步提高公交吸引力才有可能促使更多居民選擇公交出行方式、減緩城區(qū)交通壓力。比如通過公交一卡通實現公交車、地鐵輕軌、出租車等的通用支付,設定有限次數或時間的公交換乘免費,車站設置公交實時信息顯示屏,更多公交專用道并配合公交信號優(yōu)先等。
新文化:在當前形勢下,交通擁堵可能不可避免,能否談一談如何應對,或者說如何緩解這一問題么?
羅:交通擁堵是個典型的交通資源供求不平衡矛盾。緩解手段主要從兩方面,一個是增加交通供給,可以增加道路(就像現在長春不斷增加的立交和高架)和增加公共交通供給,但這樣的供給增加也是有限的;另一個也是最重要的是控制需求,尤其是將高峰需求進行控制和轉移,比如實行錯時上下班,實行車輛限行等。通過精心設計和服務質量提高,采用多種方式將小汽車出行轉移到公共交通出行,對于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是非常必要的。
新文化:對于市民出行,您有哪些建議?
羅:可能的情況下盡量避免高峰出行,盡量選擇公共交通方式出行,提前進行出行規(guī)劃。選擇小汽車出行時也注意文明出行、有序停車,避免給他人帶來不便,造成更大的擁堵可能。
新文化報(王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