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資訊 > 正文
鮀城崛起三座“最年輕”跨海大橋
2016-03-14 
 
 

 東海岸外砂河大橋 張烈華 攝

 自華僑經(jīng)濟文化合作試驗區(qū)啟動建設以來,作為核心區(qū)重要組成部分的東海岸新城每天都上演如火如荼的建設場景,這里有幾座目前汕頭最“年輕”的跨海大橋正在崛起之中,它們分別是已經(jīng)順利合龍貫通的新津河大橋、外砂河大橋,還有即將開工建設的南干渠大橋。這三座大橋未來將作為連通東海岸新城項目新津、新溪、塔崗圍三個獨立的片區(qū)的“大動脈”,打通東海岸新城對外通道,構筑海灣大橋至南澳大橋的濱海景觀帶。

 克服困難順利合龍新津河大橋

 從泰星路往東走,記者來到了與中山東路相連接的濱海大道,這里就是我們前往三座大橋的通道。沿著濱海大道前行大約十分鐘,記者首先來到了第一座大橋——新津河大橋。據(jù)介紹,新津河大橋是東海岸新城項目交通主干線濱海大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性控制工程,橫垮新津河入??冢B接新津、新溪兩大片區(qū)。大橋采用梁拱組合結(jié)構建設,全長937.2米,按城市一級主干道設計,雙向八車道,設計時速60公里/小時。

 2013年3月29日,新津河大橋開工建設。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大橋建設者們周密謀劃、精心組織,戰(zhàn)勝了臺風、烈日、高溫、暴雨等惡劣天氣考驗,克服交通不便、地材緊缺等諸多困難,并在去年5月17日順利合龍。

 創(chuàng)新突破成功建設外砂河大橋

 離開新津河大橋繼續(xù)前行,便來到了它的“姐妹橋”——同樣是采用梁拱組合結(jié)構建設的外砂河大橋。

 外砂河大橋是汕頭東海岸新城項目對內(nèi)、對外快速交通通道——濱海大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控制性工程,采用城市一級主干道設計標準。大橋全長1870米,包括主橋、引橋和互通立交三部分,橋面寬度40米,雙向八車道。

 外砂河大橋與新津河大橋同日開工建設,期間項目部員工們戰(zhàn)高溫、斗酷暑、抗暴雨,連續(xù)769天安全生產(chǎn)零事故。

 施工過程中,技術人員攻堅克難,勇于創(chuàng)新突破,在主橋零號塊箱梁施工中,首次創(chuàng)造性運用液氮降溫技術進行溫度控制,成功一次性澆注2369方C55海工混凝土,高溫條件下,刷新了國內(nèi)橋梁施工中高標號、大方量混凝土一次性澆注記錄。在中國交建的傳統(tǒng)優(yōu)勢領域,再次實現(xiàn)了創(chuàng)新和突破。

 三座大橋推動東海岸新城發(fā)展

 目前,新津河大橋、外砂河大橋已進入收尾階段,正進行路面及交通配套設施施工,可望今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兩座跨海大橋使東海岸新城項目新津、新溪、塔崗圍三個獨立的片區(qū),形成了“一線串珠”,也為東海岸新城項目完善交通網(wǎng)絡、提升區(qū)位價值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可以駕車從海灣大橋旁或中山東路進入濱海大道,通過兩座大橋直達萊蕪,通往南澳大橋,一路可賞海上風光和新城美景。

 濱海大道的第三座橋梁——南干渠大橋項目規(guī)劃全長約588米,連接東海岸新城塔崗圍片區(qū)和萊蕪半島,目前也即將開工建設,力爭今年內(nèi)完成。與此同時,東海岸新城的一批市政道路及基礎設施建設都在加緊推進之中。相信隨著三座跨海大橋的建成,華僑試驗區(qū)將進一步發(fā)揮引擎作用,推動汕頭未來經(jīng)濟社會步上嶄新的巔峰。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jīng)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