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資訊 > 正文
代凌旭:“中國標準”展示中國鐵路“硬實力”
2016-06-26 
        (原標題:代凌旭:“中國標準”展示中國鐵路“硬實力”)

        6月22日,為期3天的第十三屆中國國際現代化鐵路技術裝備展覽會在北京閉幕。本屆展覽會內容涵蓋鐵路行業(yè)各領域的先進產品及技術,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qū)的277家企業(yè)、單位參加了展覽。(6月23日中工網)

        無論是產品還是品牌,對其進行專題性質的展覽,這樣的工作足以說明其高端的社會地位,同時表達出民眾對其有著密切的關注。畢竟,只有人們需求度高的,才能在多種環(huán)境下推廣應用,特別是鐵路裝備這樣的品牌工程,這已經成為中國的標志性項目,提到鐵路就不得不說說中國鐵路的發(fā)展史。

        在展覽中專門開設中國鐵路裝備的席位,這還是首次,足以說明中國鐵路已經在國際市場占據腳跟,對于國際鐵路的發(fā)展有著很大的貢獻,并且在科學技術上被業(yè)內權威部門高度認可,如此發(fā)展態(tài)勢,極大彰顯中國鐵路前行之中的階段性工作成果。

        近年來,中國鐵路裝備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和青睞,先是引進中國的鐵路裝備,拓展到同中國鐵路合作修建鐵路,再發(fā)展到鐵路項目全部采用“中國標準”,直接由中國鐵路建設團隊介入修建,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工作格局,使得中國從世界高鐵技術的“追隨者”晉升為“領跑者”。

        更加值得肯定的是,中國鐵路在工作推進中格外注重克難攻堅的工作推進,他們對世界首條高寒鐵路、高原鐵路和環(huán)海鐵路等鐵路建設世界難題的攻克都在世界各國的鐵路科技研究部門廣為流傳,知名度可謂是“家喻戶曉”。

        一直以來,中國鐵路始終堅持“走出去”的戰(zhàn)略思路,從當前技術裝備應用到其他國家的鐵路建設的實踐,充分證明了中國高鐵技術裝備發(fā)展的“硬實力”,更加展示出中國鐵路在高速發(fā)展中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本文來源:荊楚網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