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資訊 > 正文
院士鄭守仁獲國際大壩委員會終身成就獎,系三峽工程設計者
2017-07-27 
        (原標題:院士鄭守仁獲國際大壩委員會終身成就獎,系三峽工程設計者)

        7月8日,國際大壩委員會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開第85屆執(zhí)行會議。按照慣例,委員會每年要評選1到3名終身成就獎,授予對世界大壩發(fā)展做過突出貢獻或在壩工領域有重大成就的專家。

        今年,這一殊榮授予了一位來自中國的年近耄耋之年的老人——鄭守仁。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大壩工程學會常務理事、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

        生長在淮河邊上的鄭守仁一生與水利結緣。少時,他親身經(jīng)歷淮河水患,見證防洪水利工程的修建;求學時,他報考河川樞紐及水電站建筑專業(yè);工作后,他在多個大型水利工程中鍛煉成長,攻克圍堰截流等難題,三峽大壩終成其治水生涯杰作。

        當日,中國大壩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賈金生代表鄭守仁院士,接受了榮譽證書和獎牌。

        時隔11天,7月19日上午,中國大壩工程學會、長江水利委員會(以下簡稱“長江委”)為鄭守仁專門舉行了一個授獎儀式,祝賀他獲此殊榮。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中國大壩工程學會理事長、水利部原副部長矯勇以古語形容鄭守仁不居功、平和、謙遜的品質。

        鄭守仁在會上表示,三峽工程是幾代長江委人共同努力奮斗、集體智慧的結晶。他將繼續(xù)努力,加強三峽綜合效益有關方面的研究。

        中國大壩工程學會理事長、水利部原副部長矯勇(右),長江委黨組書記、主任魏山忠(左)向鄭守仁頒發(fā)獎章和獎狀,并送上鮮花。長江委姚忠輝圖

        榮獲世界級終身成就獎

        7月10日,中國大壩工程學會官網(wǎng)發(fā)布消息稱,7月8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開的國際大壩委員會第85屆執(zhí)行會議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委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大壩工程學會常務理事鄭守仁榮獲國際大壩委員會終身成就獎。

        中國大壩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賈金生代表鄭守仁院士接受了榮譽證書和獎牌。

        在授獎儀式上,國際大壩委員會主席安東斯萊斯高度贊揚了鄭守仁對中國和世界大壩發(fā)展所做出的卓越貢獻。

        7月19日上午,長江委16樓會商室掌聲雷動,中國大壩工程學會、長江委專門為鄭守仁舉行了一個授獎儀式。

        清瘦、低調,身著土黃色的布衫,顯得大方簡樸,這是鄭守仁給在場人的印象。他沒有“院士派頭”,早早就趕到會場等候,這是他一貫作風。

        中國大壩工程學會理事長、水利部原副部長矯勇,長江委黨組書記、主任魏山忠向鄭守仁頒發(fā)獎章和獎狀,并送上鮮花。

        矯勇盛贊鄭守仁“水利萬物而不爭”“潤物細無聲”的崇高品質,“作為三峽工程的總設計師,鄭院士不居功,不爭名,始終以黨和人民的事業(yè)為己任。發(fā)揚團隊精神,時刻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以榜樣力量帶動著整個三峽設計團隊,攻克了一個個工程設計難題。”

        魏山忠表示,這一殊榮既是對鄭守仁多年投身水利工程建設的肯定,也是長江委全體干部職工的榮譽,是對做好當前工作的巨大鼓舞和極大鞭策

        國際大壩委員會終身成就獎于2000年9月在國際大壩委員會第68屆年會(北京)上設立,授予對世界大壩發(fā)展做過突出貢獻或在壩工領域有重大成就的專家,獲獎者年齡一般在70歲以上,每年評選1到3名。

        本年度共有兩人獲此殊榮,另一位是來自巴西負責伊泰普工程技術工作的壩工專家JoaoFranciscoAlvesSilveira。

        長江委為鄭守仁舉行頒獎儀式。長江委姚忠輝圖

        少時見證淮河水患和水利興修

        解放前的淮河流域是“大雨大災,小雨小災,無雨旱災”的水旱災害頻發(fā)地區(qū)。鄭守仁就出生在這樣的地方,一生與水利結緣。

        1940年,鄭守仁出生在安徽省潁上縣淮河邊上一個小鎮(zhèn)潤河集,全家靠父親經(jīng)營雜貨店為生。

        他童年經(jīng)受了淮河水患之苦。1948年冬,家鄉(xiāng)解放,隨后淮河沿岸各地政府在毛澤東“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指引下,開展了大規(guī)模的治淮工程建設。

        國家在鄭守仁家鄉(xiāng)修建了潤河集水利樞紐工程,截斷淮河,修筑了泄水閘、分水閘(大洪水時分洪到蓄洪區(qū))、船閘等水工建筑物,這是在淮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水利樞紐工程。

        他當時在家鄉(xiāng)小學念書,親眼看到這座治淮工程建設的過程,他下決心長大了也要參加水利工程建設,獻身祖國的水利事業(yè)。

        1954年大洪水,潤河集水利樞紐泄水閘及分水閘泄洪時,水閘基礎沖刷破壞而導致水閘沖毀,造成洪水淹沒附近的村莊及農(nóng)田,洪水退后,這座水閘被迫拆除,成為治淮史上的一個失敗的水利樞紐工程。

        鄭守仁在大學讀書時,才逐步了解到潤河集水利樞紐泄洪閘及分水閘被沖毀的主要原因是設計洪水標準偏低、閘基地質勘探尚未查清、基礎處理結構措施不當?shù)龋瑢е略庥?954年大洪水閘孔泄洪時,閘基被淘刷破壞,造成水閘沖毀。

        這使他進一步認識到水利工程直接關系到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工程技術人員一定要科學嚴謹、認真負責、精心設計,確保設計的水利工程安全可靠、科學合理。

        高中畢業(yè)后,鄭守仁選擇了報考水利工程院校,1958年考取了華東水利學院(現(xiàn)河海大學)河川樞紐及水電站建筑專業(yè)。大學五年使他學到基礎理論和水利專業(yè)知識,并到浙江新安江水電站和富春江水電站實習,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扎實基矗

        鄭守仁獲得的國際大壩委員會頒發(fā)的榮譽證書。中國大壩工程學會官網(wǎng)圖

        攻克圍堰截流難題,三峽大壩是其一生杰作

        1963年7月,鄭守仁大學畢業(yè)分配到國務院長江流域規(guī)劃辦公室(長江水利委員會前身)工作。當年夏天,他來到位于湖北省東南部的陸水水利樞紐建設工地,開始了他的治水生涯。

        1994年以來至今,鄭守仁一直擔任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并長期負責長江三峽工程的設計工作。他說,三峽工程是幾代長江委人共同努力奮斗、集體智慧的結晶。

        三峽工程一期土石圍堰軸線全長2500多米,圍護基坑面積75萬平方米,在如此大的范圍內采用傳統(tǒng)的清基方法,不僅投資巨大,而且工期拉長,勢必嚴重影響整體計劃的安排。

        鄭守仁深思熟慮后提出,采取排淤擠淤的辦法,將一期土石圍堰直接建在粉細砂層上,這樣便可贏得時間,縮短工期,并可節(jié)省工程投資。

        三峽大江截流是繼圍堰后又一重大難題。

        為此,鄭守仁冥思苦想,夜不能寐,??糠裁咚幉拍軓娦行菹⒁粫KυO計人員說,三峽工程大江截流是牽動全國人民關心的大事,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輝煌勝利的標志之一。

        他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人造江底,深水變淺”的設想。即預平拋墊底設計方案,在正式截流前一個枯水季,用石渣料將大江截流龍口深槽河段最大水深從60米預先墊至水深40米以內,把截流江段江底的淤沙“壓妝,將江底抬高到安全高程。這樣既可減輕戧堤坍塌程度,增強安全施工,又可降低截流合龍時的拋投強度。

        三峽工程大江截流設計獲國家優(yōu)秀設計金獎,其技術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躋身于1997年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列。

        鄭守仁在會上表示,隨著工程的平穩(wěn)運行,隨著長江經(jīng)濟帶建設等國家戰(zhàn)略實施三峽工程效益會越來越突出。他將繼續(xù)努力,加強三峽綜合效益有關方面的研究。(原標題:院士鄭守仁獲國際大壩委員會終身成就獎,系三峽工程設計者)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網(wǎng)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jīng)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