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由北京鐵路局和錦繡大地共同打造的首個綠色物流配送基地,在北京貨運中心大紅門營業(yè)部西貨場揭牌。這也是本市試點“公轉鐵”替代汽運方式,聯(lián)手打造的第一個農產品供應鏈城市集配中心。
和冠欣 攝
鐵路貨運部門負責人給大伙兒算了筆賬——
北京農產品年消耗量約為2200萬噸,現(xiàn)階段入京70%的農產品都要經(jīng)由農產品批發(fā)市場進入終端。公路運輸,貨車每年在京津冀地區(qū)排放的CO2量達到36.15萬噸,再送入終端消費市場,每年還將在北京地區(qū)增加26.50萬噸的CO2排放。而改用“公轉鐵”,每年京津冀地區(qū)將減少CO2排放量為62.65萬噸。其中北京地區(qū)減少不低于26.15萬噸。每年減少進入京津冀地區(qū)30噸貨車73萬輛次,減少北京地區(qū)2噸貨車1100萬輛次。
今天揭牌的綠色物流配送基地位于南四環(huán)中路南側1公里。設計分為存儲及分揀區(qū),共6070平方米。設計存儲量4000噸,年吞吐量24萬噸。今年,鐵路部門還計劃環(huán)北京建設和打造一系列樞紐和集配中心。
9時許,一趟共6節(jié)車廂的列車緩緩駛入貨運站,啟封、卸車、交接、入庫、配送,工人們圍著這趟綠色物流貨車有條不紊地忙碌著。錦繡大地物流經(jīng)理介紹,目前他們的中央大庫在河北涿州。以往每天貨物運輸都是從涿州用大貨車通過公路運輸。綠色物流配送基地啟用后,涿州大庫的貨物可以通過鐵路直接運送進京。以今天這趟車為例,這次拉的全是調味品,6節(jié)車廂共約150噸貨。如果按以往用10噸大貨車運輸,這一趟就拉出15輛公路大貨車的量。省時省力,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而且價格比公路運輸還便宜起碼三成。
以往市場在京倉庫多在五環(huán)、六環(huán)之外,現(xiàn)在和鐵路合作,倉庫就在四環(huán)邊的貨運場站內,“最后一公里”的配套運輸也更加環(huán)保方便。大紅門場站內,綠色新能源貨車隨時準備將貨物運往城市各處。而且,像以前要從西邊的錦繡大地運往東邊的雙橋地區(qū),要繞五環(huán)起碼70公里,現(xiàn)在從大紅門場站出發(fā),僅需30公里。春節(jié)前正是市場運輸高峰,往年總讓貨主擔心的惡劣天氣影響公路運輸?shù)葐栴},現(xiàn)在全都迎刃而解。“貨物到貨主手上的速度更快更準時了!‘公轉鐵’簡直就是神助攻!”工作人員喜上眉梢。
鐵路貨運部門負責人介紹,目前貨運“天網(wǎng)+地網(wǎng)”的“外集內配、綠色聯(lián)運”的物流新體系正在逐步完善。其中,“地網(wǎng)”包括“2+9”雙核中心建設,“2”指兩個位于平谷馬坊和涿州的集散基地,“9”則指9個市內貨運場站,包括大紅門、百子灣、雙橋、沙河、順義等。貨物先在京外集結,然后從兩個集散基地通過鐵路小運轉“閃送”進入各個貨運場站,就近配送。
今天啟用的大紅門基地,是鐵路聯(lián)合試點農產品供應鏈的第一個落地項目。未來,根據(jù)城市規(guī)劃布局,其他貨運基地也將陸續(xù)啟用,比如順義場站將主要擔負商品汽車的運輸,年發(fā)送量預計可達10萬臺。百子灣貨場則主要承擔煤炭運輸任務,預計年運輸300萬噸。北京冬奧會建設等也需要大量沙石建材,這些未來也將通過“公轉鐵”方式走鐵路運輸。預計今年沙石運輸可達300萬—500萬噸,未來幾年預計突破千萬噸。
針對貨物進京后“最后一公里”運輸問題,鐵路部門的天網(wǎng)京鐵云平臺已上線運營,截至目前注冊用戶已達1000多家,在線服務車輛500余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