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凌晨1時50分,位于光谷的左廟路公跨鐵高架橋箱梁用72分鐘完成完美“轉體”: 重達11000噸、100米長、24.1米寬的箱梁,“空中轉體”90度后,順利跨越武九鐵路、化工專用線等4股鐵路線。
由中鐵大橋局七公司承建的左廟路公跨鐵高架橋,位于光谷智能制造產業(yè)園內,是連接臨江大道與高新大道的左廟路的關鍵控制性工程。跨越位置位于武九鐵路新店站東咽喉處,上跨武九鐵路上、下行及化工專用線、疏解線共4股鐵路。為減少對鐵路的干擾,該橋采用轉體法施工,即梁體先在順鐵路方向澆筑,澆筑完成后再通過轉體裝置“轉身”橫跨鐵路。
5月18日凌晨,該工程左幅一側同樣重達11000噸的梁體已逆時針旋轉90度提前完成轉體。
今日凌晨,右幅箱梁再次逆時針旋轉90度到位,雙幅箱梁成功跨越武九鐵路線并與鐵路南北兩側引橋實現(xiàn)對接,轉體后經過精調,梁體軸線偏差不超過10毫米,成為湖北省首座雙幅跨鐵路線轉體橋。
在115分鐘“天窗期”內完成 “四兩拔千斤”拉動萬噸巨梁
中鐵大橋局七公司左廟公跨鐵轉體橋項目經理吳世軍介紹,該工程時間緊、安全作業(yè)難度高。武九鐵路每天經過的客運列車達到150多對,運營非常繁忙,箱梁需在預定的115分鐘“天窗期”內進行線路封鎖轉體,且必須在凌晨進行;此外,轉體控制難度大,兩幅箱梁靠外側的一邊,均裝有混凝土防撞墻,而靠內側則沒有,這就導致兩側重量不一,梁體不能平衡。為保持大橋梁體橫向平衡,靠內側一邊還放上400噸混凝土塊,通過配重方式增加重量,使梁體均勻受力,轉起來更穩(wěn)。
萬噸巨梁動力從何而來?如何拉動?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施工方預先在墩身下方的承臺中間設置轉盤,4臺300噸液壓連續(xù)千斤頂位于轉體橋兩側地面上,兩束鋼絞線穿入千斤頂中,并纏繞在轉盤上,由兩臺電腦控制,進行智能數(shù)控張拉。轉盤下方的球鉸是整個轉體工程的“心臟”,它帶動整個箱梁轉體,并與纏繞轉盤一圈的鋼絞線共同發(fā)力,牽引梁體緩慢旋轉,猶如“驢拉磨”。由轉盤拉動產生的牽引力不過120噸,卻能拉動上萬噸的箱梁轉體,是真正意義上的“四兩撥千斤”。轉體速度也由電腦調控,基本屬于勻速轉動。
橋上可走人、跑汽車和有軌電車
據(jù)悉,這座跨鐵路高架橋與一般城市高架橋不同,除了雙向6車道機動車通道、人行道外,高架橋中間還預留了12米寬雙向兩股道的有軌電車通道。
記者看到,左右雙幅梁體轉動到位后,呈并行排列,兩幅梁體之間還留有30厘米空隙,與兩側引橋也還未完全“無縫對接”。接下來,將采取現(xiàn)澆方式進行對接施工,跨鐵路高架橋工程將于7月全面完成,“無縫對接”后的橋面寬度將達到48.5米。
武漢東部重要縱向通道 串聯(lián)湖北自貿區(qū)武漢片區(qū)和鄂州
據(jù)了解,左廟路全長2公里,是武漢東部地區(qū)一條重要的南北向縱向大通道,是東湖國家自主創(chuàng)新示范區(qū)“十縱、十橫、一環(huán)”骨架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串聯(lián)光谷未來科技城、光谷智能制造產業(yè)園等湖北自貿區(qū)武漢片區(qū)的高科技產業(yè)園區(qū),聯(lián)系左嶺新城、鄂州葛店、鄂州蓮花湖(梧桐湖)新區(qū)等區(qū)域,使武漢華星光電、天馬、國家存儲器基地等多個高科技企業(yè)受益,對提升區(qū)域交通功能具有重要意義。